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44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20/F 邮发代号:8-166 投稿邮箱:dfczyj@vip.163.com
工作研究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工作研究>>文章内容
从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看东北振兴道路的选择
时间:2009/10/20 17:56: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辽宁社会科学院/王丹

    当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热门话题。其实,东北面临的问题并不孤立,西方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衰退后重新振兴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也不鲜见,如美国的“锈带复兴”、英国老工业城工业为基础向服务业为基础的成功转变、德国鲁尔区从矿山钢厂到商贸中心的巨大变迁、日本太平洋沿岸“夕阳产业”向海外的转移、法国北加来地区煤炭开采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等,许多成功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与此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还有着自身特殊的原因,因此在振兴道路选择上,还必须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来确定合理的发展思路。

    一、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基本途径

    不同国家其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路径也各有不同,但归纳起来仍有许多共通之处。简要来看,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使老工业基地重获新生。

    1.重新认识老工业基地的现实优势,确立新的主导产业部门。例如,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抓住高校众多、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在波士顿地区建立了美国第二个“硅谷”,发展了数万家高技术企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计算机、新材料、光导通讯、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一跃成为主导部门,给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2.拓展产业领域,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增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弹性。在这一点上,德国的鲁尔工业基地是一典范。它在煤钢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新工业,如汽车、电子、机械制造、信息通信、食品等新的产业部门,使鲁尔区由原来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煤钢生产为基础,机械、化工、电子、纺织等多部门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加强对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生产的现代化。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加强了对汽车、钢铁工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传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英国对钢铁工业的技术改造也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从1967年起,英国政府开始投入巨额资金实施钢铁业的现代化改造。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应用于冶炼与轧制、设计与生产、管理与营销等方面。使从业人数大量减少,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极大提高,钢材品种大大丰富,把发展高科技经济与改选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产业布局逐步趋于合理。

    4.大幅度压缩地区比较优势完全丧失、增长潜力枯竭的传统工业部门。美国和英国的老工业基地都压缩了纺织、食品、普通机械等夕阳工业,使生产要素转向高增长的产业部门。

    5.逐步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老工业城市的发展规模,引导新建企业和老工业企业向城市边缘地带迁移。美国东北部纽约等大工业城市工业企业大量迁往城市边缘,城市中心则成为科技、文化、金融中心。英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在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城市周围建立了20多个新工业园区。日本的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则出现了向海外迁移的态势。

    6.政府加大投入,制定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关政策。政府向老工业基地提供贷款和其他资金支持,用于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利用专项资金改造老工业基地的公共设施,以改善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例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中北部的老工业基地所在的州用于教育、公共福利、公路建设的投入远远高于其他各州。法国政府也为北加来工业基地的煤炭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援助和贷款。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及其原因分析

    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退。老工业基地衰退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但工业始终是最主要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全国许多老工业基地经济普遍呈现衰退状态,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显露出衰落的征兆。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来看,“七五”、“八五”时期,年均增速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与全国增长势头保持一致;而“九五”时期,工业总产值却一路下滑,东北老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辽宁省的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甚至出现了负值。

全国与东北三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单位:%

 

全国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七五”时期

20.9

17.5

19.3

18.9

“八五”时期

30.9

25.4

20.9

20.6

“九五”时期

-1.4

-3.1

3.3

2.2

“十五”前三年

18.4

12.9

16.6

5.7

备注:指标采用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为1985年以来《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整理所得。

    从东北三省不同行业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速来看,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1995年—2001年,东北三省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印刷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七个行业产值均呈现大幅下滑迹象,工业总产值增速全部为负值;煤炭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普通机械制造业等十多个行业产值也呈现出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的局面。可以说,这一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十分严重的。

    2.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成因。就其主要而言,有四个方面:第一,体制原因。和国外老工业基地相比,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给老工业基地造成了僵化的经济机制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制约了老工业基地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进程。由于未能及时转变增长方式,多年来东北企业重扩大再生产,轻简单再生产,重新建,轻改造,结果大量企业技术陈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下降必然导致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出现。第二,国家经济建设中心转移。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建设重点开始西移,这时东北地区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得到国家的支持相对较少,加之计划体制下东北自身积累不足,发展开始受阻。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全面振兴,由于东北基数较大,经济增速便明显落后于南方新兴工业地区,此消彼长之下,东北经济比重在全国位置自然降低,这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心转移而导致经济空间推移的一种必然现象。第三,僵化的企业机制。传统体制下,国家基本垄断了东北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长官意志代替了经济规律,指令性计划代替了市场调节,从而使企业没有了主动性。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东北国有企业依然机制不活,产权关系不清,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与产权较清晰、经营自主权大、技术设备先进的南方新兴工业企业、乡镇企业及其它非国有企业相竞争,就明显处于劣势地位。第四,思想意识落后,观念老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要受价值规律支配,而在东北地区,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历史文化依旧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发展。基于传统意识的惯性,东北地区人们对改革浪潮冲击的严重性认识和估计不足,又由于“重生产,轻流通”以及重物质资源忽视科技和信息作用的思想倾向,从而导致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和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与南方沿海地区工业发展差距不断拉大。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道路选择

    从国外老工业基地衰退原因来看,有的是由于国家生产力布局政策的变化,一些产业从这一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造成原先产业基地的衰退;有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为新的先进产业所替代,导致老工业基地逐渐衰落。从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后的结果来看,有的仍是工业生产中心,以工业为主导;有的则不然,可能成为多中心;有的甚至可能不再是工业生产中心,而是转到以别的产业为主导。这些都是合理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而通过上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分析可知,由于衰退原因不同,国情不同,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国外老工业基地的复兴也不同,在合理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还要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振兴之路。

    1.要转变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东北振兴创造体制环境。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根本原因就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仅仅依靠大量投资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或新建一批企业、改造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经济途径,而不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不能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就无法搞活国有企业,也就不可能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所以振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要以工业为主。东北地区重化工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是其优势所在,这些是南方沿海省市和中西部地区所不具备的。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趋势和国内供求结构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不在于减少重化工业,而在于优化重化工业的产品结构,在于增强重化工业的竞争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要着眼于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把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做强做大。以东北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为例,表面上是“大而全”,实际上是“大企业,小规模”,即企业的员工多、设备多、占地多、厂房大,但生产规模小。由于专业分工程度低,产品零部件配套的自制率高,因此批量小、设备和工时利用率低,导致产品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要改变这种用小农经济小生产方式搞现代大工业的状况,必须通过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重组,以主机厂为龙头,众多专业化、标准化的零部件厂为其配套。

    3.东北产业结构调整要靠存量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小,产业关联度比较差,发展层次比较低,产业结构一靠增量调整,二靠存量调整,而重点在存量调整。

    4.自立、自强,解决自身问题是振兴东北的根本动力。东北工业基地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并长期在中央集权的模式下运转,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已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东北工业的健康发展。但究其衰退的根本原因,东北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是条件问题,而是体制、机制与人的思想观念问题,是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如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培养和增强竞争意识、竞争本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东北老工业基地自身解决的问题。等待外援,指望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只能缓解暂时的困难,并不能解决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

    5.转变政府职能,为振兴做好后盾保障。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是一项宏大的改革工程,忽略了改革对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巨大推动作用,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加快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宏观讲,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政府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过程中,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尤其是对企业干涉过多的做法。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政府在振兴中对经济无所作为。事实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有许多工作要由政府来做,而且必须由政府来做。关键是政府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3号 邮编:110032 电话:024-22706630
辽ICP备06001706
你是本站第4638432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