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44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20/F 邮发代号:8-166 投稿邮箱:dfczyj@vip.163.com
财政管理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财政管理>>文章内容
解忠艳等/天津市财政发展环境分析与政策选择
时间:2009/10/20 17:59:5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解忠艳  郑亮/天津市财政科学研究所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提出,使天津市成为举国瞩目的焦点。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天津面临的经济形势走向,分析财政运行中需要关注解决的矛盾问题,进而准确把握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政策的力度与改革方向,对于天津市未来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天津市财政发展环境分析

    (一)总体形势分析

    1.天津市经济发展处于稳定快速增长期。2005年,天津市实现生产总值3663.83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财政收入725.5亿元(包含上划中央收入),同比增长26.8%,财政支出520.3亿元,同比增长20.6%。财政收支规模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工业在天津市国民经济中继续起到领跑作用。2005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8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8%,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工业总资产贡献率达14.34%,提高1个百分点。据统计,2002年—2005年天津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所创造的总产值和实现的税金呈逐年递增趋势。具体数据见下表。

 

2002年—2005年天津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关指标对比分析表

单位:亿元,%

     指标

年份

   

   

实 现 税 金

总额

增速

总额

增速

总额

增速

2002

3323.12

382.72

138.17

2003

4049.61

26.1

1027.79

20.1

159.18

17.3

2004

5375.09

31.8

1395.64

26.5

187.23

20.0

2005

6774.10

20.8

1783.02

20.4

240.57

27.1

数据来源:2002年——2005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天津市统计局);

2002年——2005年《天津统计年鉴》。

 

    在“十五”经济增长的惯性作用下,天津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到1504.1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比重占三次产业比重41%,实现税金总额241.62亿元,税收收入占全市GDP比重为16.06%,税收弹性系数为2.09,说明天津市第三产业税收增长的潜力十分巨大。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给天津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围绕全市2006年经济工作安排,滨海新区有十大项目年内开工,预计总投资498亿元,2006年年内将完成投资114亿元。加快建设进度的10个项目,总投资861亿元,2006年完成230亿元,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力地支撑了天津市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

    2.投资、消费、外贸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比较明显。一是投资拉动经济作用力度加大。2006年天津市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重点建设项目61个,2006年全年投资将达到658亿元,与地税收入关联度较为密切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项目32个,当年投资约400亿元。另外有数据显示,2006年天津市房地产投资额将达400亿元,新开工项目将达2000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25%。若按投资1元钱导致GDP增加0.185元计算,将带动GDP增长约74亿元,直接拉动财政增长约16亿元。

    二是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高。2005年天津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653元,比2000年增长57.7%,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5%。2006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2.53亿元,同比增长13.2%,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50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新的个人所得税对税前扣除进行了相应调整提高了天津市居民的消费能力,餐饮、交通、通讯等服务性消费成为天津市消费市场的新亮点。2005年餐饮业为天津市带来的营业税超过8亿元,预计2006年餐饮业创造的营业税将在10亿元左右,今后对天津市地方财政的贡献不可忽视。

    三是外贸出口继续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533.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出口274.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4%,实现顺差14.43亿美元。外部市场的需求旺盛为天津市出口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和机遇。另外天津市制造业对出口的依赖性、大量外资的进入以及出口退税新政策的实施都带动了天津市企业增加出口的积极性。据有关部门预测,2006年天津市出口增幅在2005年的基础上将稳中有降,约为18%,在拉动GDP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丰实的税收收入。

    3.财税政策合理调整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2006年天津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制定实施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政策。逐步加大对清洁生产、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同时,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推进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城市路网等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海河堤岸改造、永定新河综合治理和南水北调工程。财税政策的合理取向是确保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4.税收征管水平全面提高。近年来,财税系统征管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一是进一步推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质量和效能。二是财税关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的平稳上线,有力地促进了天津市远程电子申报纳税的发展。2005年全市地税系统远程电子报税征收税款100.61亿元,比上年增收27.61亿元,增长37.82%,占地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1.63%。三是进一步落实了属地注册管理工作,及时纠正了异地注册行为以及对未办税务登记企业的信息核查工作。四是加强对税收征管工作的规范,如加强施管站、客管办委托代征工作管理以及个人销售住宅和非住宅房屋税收源泉控管。五是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如餐饮业有奖发票换版以后提高了兑付奖金的工作效率,加强有奖发票打假力度。2005年天津市共发售饮食行业定额有奖发票票面金额360708万元,征收税款288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72万元。以上这些举措对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虽然财政运行总体向好,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财政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从理论上分析,随着税收征管的逐步到位、税收优惠政策更加趋向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的逐步理性以及股市由过度投机趋于健康发展,带动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短期性增收因素作用将逐渐弱化,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增长也将逐步回归到比较稳定的趋势值上。在税制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期财政收入将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而财政支出由于利益刚性,难以压缩,特别是从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和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看,今后财政收支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地方可支配财力不足。受现行财政体制和目前产业结构影响,第二产业上缴税收以增值税、所得税为主,而天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50.9%,因此,上交中央收入比重较大,地方留成自然会减少,造成地方可支配财力的不足,难以满足各方面不断增长的支出需要。

    2.财政减收因素较多。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2002年重新进行了划分,2005年天津市企业所得税收入37.3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为18.8%,比2001年下降了6.8个百分点,可见此政策对地方税收影响并不是短期的;同时,落实国家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势必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此外,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从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此举也将会使天津市地方财政收入减少。

    3.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为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2006年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强。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如推进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城市路网等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海河堤岸改造等。二是加大了社会事业投入,如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100万元,用于艺术科研、创作、人才队伍培养和演出,以促进文艺事业发展等。三是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力度,如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大投入,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四是加大对科技投入力度,如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应用性以及前沿性科技开发和利用;五是加大对环境保护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对清洁生产以及循环经济相关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六是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等。上述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很好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但客观上也造成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突出。

    二、实现财政目标的政策选择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财政收入增长最终依赖于不断培植新兴财源、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加大税收执法和改革力度等。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经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实现各项财政目标,应重点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

    天津制造业具有门类齐全和配套完善的基础优势,对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突出,在各行业中创造税收份额也最大。可以说,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天津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和重要驱动力量。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既要尊重世界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从天津市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殊性出发,紧紧抓住国际化制造业转移、环渤海地区经济开发以及天津制造业布局调整机遇,以本市制造业高端优势引领技术结构升级,提高支柱产业竞争优势,加快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升级突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战略性行业和市场前景广阔、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业。

    运用正确的财政产业扶持政策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必要保证。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的调控手段更多地校正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改变调控方式,从直接投入转向政策的间接调控和引导。因此,在推进制造业发展中充分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引导产业投资方向,优化制造业产品和布局结构,提升工业整体水平。政策扶持重点为:一是扶持发展支柱产业,如钢铁、电子信息、汽车、石化等,强化天津市在这几大领域的竞争优势。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特别是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技术能级高、人力资源丰富、管理到位的中小企业。三是扶持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微电子及信息产业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石油化工产业群、船舶及港口设备产业群等。四是支持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发展,加大对劣势产业限制发展的力度,对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的产品、技术和装备,在国内外处于落后水平的技术,以及重污染、高物耗及产生严重有毒有害物的产品、技术和企业,财政要同其它宏观调控手段共同配合,限制其发展,并有计划地关停或转迁。

    (二)提高第三产业财政贡献率

    从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分析,财政收入的增长与GDP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有直接关系。不同的产业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同。从天津市2005年三次产业税收结构分析,一、二、三产业税收占GDP比重分别为1.04%、16.62%、16.06%,三次产业税收贡献率分别为-5.61%、26.94%、21.84%,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格局。从这一组数据来看,目前加快天津市第三产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提高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第三产业财政贡献率至关重要。另外,从两大税种来看,企业所得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第三产业创造的企业所得税在三次产业中最高,2005年三次产业企业所得税占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的比重分别为0.14%、35.36%、59.82%。营业税作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在第三产业实现的税收中占32.47%,比重最大,也充分说明发展第三产业对财政具有较大的贡献价值。

    财政政策的调整要围绕着天津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一是支持现代物流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天津市港口、保税区的功能优势,建立集信息服务、仓储、配送、联运和展示交易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国际物流区和区域物流配送区的现代化公共物流园区平台。二是扶持国际贸易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集展示、洽谈、交易、政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的国际贸易服务平台。三是支持发展由制造业延伸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法律、管理、培训、研发、设计、客户服务、技术创新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服务产业,它的发达程度不仅反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更能反映现代制造业的产业能级,并且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因此,目前除了要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之外,加快服务业向第一、二产业的渗透至关重要。四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促进养老服务、娱乐时尚、医疗保健和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五是支持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拉动一大批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本市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整体规划布局的合理,天津市旅游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三)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全国“十一五”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财税部门在滨海新区的发展中承担着重任。一是要制定加快滨海新区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滨海新区发展基金,充分利用政府投资、财政补助、贷款担保、土地质押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突破财政单一投资的旧体制,完善投融资体系。在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采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申请证券上市、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借鉴浦东“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四分开方式,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调节与引导作用,广泛吸引社会投资者参与公共项目投资。二是整合各类财政资金,集中用于能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和项目,加快建立一批自主创新的科技研发中心和试验基地,加快培育与发展自己的品牌,努力提升新区的核心竞争力,使有限的科技投入在良好的科研环境下发挥更大效益。同时注重科技创新的市场环境的建设,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流动机制,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四)强化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水平

    税收征管是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对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强化公民纳税意识,深入推进依法治税。与此同时,积极实施信息化建设,从源头上加强税收控管。按照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与信息化的优势,努力提高税源的监控效率,加强与政府各部门间的合作,不断完善源泉控缴制度。具体做法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构建严密的税收征管网络,在宏观上要善于进行税收负担的分析和预测,在微观上要根据纳税人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管理,掌握税源底数,既要对主体税种实行重点监控,也要对小税种细管严征,实现税源的控管,如加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作为重点,不断规范管理办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针对特殊行业和领域,实行综合管理,如私房出租,具有分布面广、动态性、税收征管信息难采集等特点,一方面可设立私房出租档案,将房屋出租信息输入计算机,运用掌握的有关信息资料加强对征管的督促检查,同时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协作,实现对征管薄弱环节的综合管理。

    (五)推进生态环保建设,促进天津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天津是个制造业占主导、人口密度高、环境脆弱的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十分突出。财政政策要围绕这一矛盾,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体系建立,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全面提高。一是运用税收政策鼓励和促进节能产业的发展。如,对生产和制造节能设备和产品的企业,可给予一定的企业所得税间接优惠政策,可采取加大税前抵扣比例,加速折旧等政策。又如,对符合一定标准的节能生产企业,在城镇土地使用税、房地产税方面可适当给予一定的减税或免税优惠。二是统筹运用环保和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污染防治项目,鼓励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扶持企业采取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三是开辟环保投入新渠道。环境项目是投入大而经济效益不明显的事业,而财政是以社会共同需要为标准参与社会资源配置,它的作用范围更多的是企业和个人不愿意提供而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领域,因此,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然而,在现有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需要在财政投入渠道之外,开辟更多的投入渠道,如,开放环保特许权经营,以政府特许权形式引入私人资本,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进程。又如,发行环保彩票,不仅能够提高公众自觉参与环保、监督环境污染的意识,同时在增加环保资金来源的同时,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总之,通过采取有效的综合的经济调控手段,推进绿色生产和生态环保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3号 邮编:110032 电话:024-22706630
辽ICP备06001706
你是本站第4774921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