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44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20/F 邮发代号:8-166 投稿邮箱:dfczyj@vip.163.com
财政管理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财政管理>>文章内容
大数据环境下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时间:2018/11/1 16:37:25    来源:地方财政研究2018年9期      作者:张菁菁 黄光 姚维保

张菁菁  黄光  姚维保/广东财经大学

 

内容提要:因行政事业资产规模日益庞大和种类繁杂,资产使用绩效指标信息收集工作难度加大,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成为绩效评价目标实现的关键。另一方面,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也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本文基于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形成的海量现实数据,探讨以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视角,设计出全新的绩效评价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管辖区内单位部门的资产使用绩效智能化动态评估,从而提升资产管理质量,弥补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角色缺失。

关键词:资产管理  大数据  绩效评价  动态评估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我国国有资产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资产是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为主体的、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国家所有的经济资源的总称,为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各项公共职能、国家机器得以有效运转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投入逐年大幅增加,使得行政事业资产规模也日益庞大。以广东省为例,2016年广东省行政事业资产总额为1.854万亿元,2017年达到2万亿元。庞大的资产规模对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挑战。

另一方面,除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重预算、轻资产”和“重资金管理、轻实物管理”的问题外[1],目前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首先,财政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作为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主体,从整体上尚未能对其下属单位的资产使用实现精细化管理。其次,面对庞大的资产和海量数据,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手段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工作较为滞后。

对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管理进行有效评估是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的收集成为绩效评价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在大数据环境下,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上在不同层次上实现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积累的海量数据为应用智能化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提供了条件。

(二)内涵界定

1.行政事业资产

行政事业资产包括“行政事业”和“资产”两层含义,其中“行政事业”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其中,根据我国的《公务员法》,行政单位是指公务员所在的单位的总称,包括中共各级机关、各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政协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按照我国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家财政创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包括行政职能类、公益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2]

在会计学中,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的经济资源[2]。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笔者认为,行政事业资产是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其形式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以及对外投资资产等[3]

2.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

绩效,顾名思义即成绩、成效,最早出现在社会经济管理的研究文献中,后来多现于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的研究文献[3]。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资产使用与资产配置、资产处置等息息相关。由于行政事业资产所具有的公有性、公益性和复杂性,行政事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且要受到财政部门或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因此,作为对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结果的呈现,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对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来说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把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定义为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其公益性目标而进行的资产使用管理等行为所产生的效益。

3.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部统计评价司认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和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评价步骤,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对企业在一定经营周期内的经营效益和管理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据此,评价体系则可以看成在评价过程中所用到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的有机综合。

对于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的监管者来说,绩效评价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绩效评价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具有指导作用。绩效评价能够使得财政部门了解资产的使用是否符合政策的目标和要求,从而为财政预算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绩效评价具有促进改造的作用,通过评价体系对行政事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使得资产管理中的“黑箱”暴露在阳光下,便于政府监管部门对症下药,及时改进下属单位的资产使用方法。

二、行政事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绩效评价体系作为现代经济社会部门重要的管理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行政、教育、经济等多个领域,对规范行为和科学管理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行政事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是管理国有资产的重要工具,目前已受到政府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政府大力倡导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国内学界也在对此进行研究。为此,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角度来展开现状分析,从而为下文构建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一)理论研究现状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行政事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逐渐增加,特别是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两令”后,研究成果开始增多。目前针对行政事业资产绩效评价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围绕某个具体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来展开,而从财政部门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角度来评价其下属单位的资产使用绩效的研究很少。

方虹、刘春平(2005)根据行政事业资产的特有属性,从资产规模、资产结构和资产效益三个方面来进行对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分析,利用立体三维向量,把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绩效状态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4]。伍海泉(2009)对公共部门资产管理绩效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公共部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应注重对资产本身及其运行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并构建了一套包括资产安全性、资产质量状况、资产运行效率、资产贡献、资产偿债能力和资产发展能力等方面在内的非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体系[5]。财政部课题组(2009)在其《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思路和体系构建》一文中把绩效考核指标分为三级,构建了包括资产管理活动指标和资产管理产出指标等一级指标以及资产账目管理、资产使用管理、资产安全完好指标、资产利用效率指标等的二级指标在内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绩效指标体系。但这一体系并未涉及更具复杂性的事业单位资产,且目前该体系迟迟未转化为相关行动[6]。谭静(2012)从资产保障水平、资产管理能力、资产运行效率以及资产管理和运行效果等四方面较为完整地构建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赵爱玲、潘姝(2012)把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层,即目标层、标准层和措施层,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绩效评价结果[7]

目前国内针对某个具体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为成熟,但从总体上看,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行政事业资产的非经营性的理解和定位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从而未能充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且指标体系设计缺乏适用性。

(二)实践应用现状

国务院国管局于2012年颁布了《关于印发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考评方法》,要求中央国家各机关和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工作。考评方法主要为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通过材料审查、现场检查和专项抽查的方式进行。考核指标包括配置计划执行率、政府集中采购率、资产调剂利用率、资产处置平台交易率、人均通用资产占有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单车运行费用率、软件资产正版化、废弃电器电子资产环保回收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等十个指标。国管局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部门各单位的绩效考核情况,并对考评结果进行公布,对绩效考评差的部门下达整改命令。资产管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废编制和审批资产配置计划等工作的重要依据。[4]

2017年,江苏省财政厅开展了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目标,以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稳妥推进、注重实效和分工协作为原则,并制定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大纲[5],以资产保障水平、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资产运营效率、社会责任和内外部评价作为5类一级指标。

福建省在国管局《关于印发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考评方法》的基础上,于2017年颁发了《福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并附有详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方面,其中定性指标为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该指标下设5个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还设置了具体考核对象与分值。定量指标包括国管局的十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三级指标。绩效考核结果分为自评得分和考核得分。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关于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基本上是基于单个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作为行政事业资产使用者的角度来展开的,而缺乏研究基于各级财政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来对其下属各级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尚未发现有类似的研究成果。这个方面的研究缺失,使得财政部门在制定财政预算时缺乏对其下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情况的了解,进而一定程度上造成预算制定不科学。另外,由于缺乏对资产使用的了解,政府各主管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其管辖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情况,这不利于公共预算的实施和监督,反过来又会影响到资产使用的效益。为此,本研究立足于财政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来分析。

三、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资产使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1.评价角度

针对上文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政府财政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设计出全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现实海量数据进行自动量化考核,动态把握管辖区域内单位部门的资产使用绩效,从而实现对所属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绩效的智能化管理。

2.目标定位

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的总体目标是着力构建起一套安全、规范、高效的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监管机制。通过该监管机制,能够有效地查处和填补资产管理的各类漏洞,保障行政事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规范行政事业资产使用,使其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优化行政事业资产配置,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社会效益。

3.评价原则

1)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和依据的两个方面。作为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的有效管理手段,绩效评价机制的设计应该与预算管理实现互补。一方面,通过客观、真实、科学、有效地开展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为预算决策的合理调整和规划提供充分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预算信息的全面公开,也能够为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2)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

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工作要坚持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有机统一的原则。全面考核是指在绩效评价中要做到覆盖财政部门管辖区域下的所有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资产情况以及资产使用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结构合理,考核全面。重点考核是指,一方面要根据不同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设计考核侧重点不同的指标;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设计针对不同水平的地区的指标时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指标设计要多样化、层次化

指标设计应注重多样化和层次化,以满足资产使用绩效评价的不同需要。首先,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坚持通用指标和分类指标的有机统一,既要符合不同地区、不同性质行政事业单位的共性,又要满足其特殊性的要求;其次,指标考核中既要有定量指标考核也要有定性指标考核,如此才能全面地考核行政事业资产的使用情况;另外,指标设计更要坚持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的定期性与实时性考核。

4.指标值处理方法

对于指标值的处理,不同性质指标的衡量标准不同,有些指标是越大越好,有些指标是越小越好,当然也有些指标是越接近平均值越好,因此,不能对此一概而论。另外,由于发展历史和地理上的差别,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不同,由此导致不同城市在某一指标上的差别可能过大,但这种区别与本文所研究的资产使用绩效并无多大关系。鉴于此,本文采用最高值处理方法、最低值处理方法和均值处理方法来对指标值进行处理。

1)最高值处理方法

最高值处理方法是不同地区的单位在某一指标上的值进行从高到低排序,排名越高的单位在这个指标上的分数越高,排名越低的单位分数越低。具体来讲,本文规定指标值排名前10%的单位分数在(90,100]之间,排名前10%-30%的单位分数在(70,90]之间,排名前30%-60%的单位分数在(40,70]之间,排名前60%-100%的单位分数在[0,40]之间,在某一区间内的具体分数由在该排名范围内的单位个数决定,其中的每个单位的分数实行等值划分,若只有一个单位则取最大值。

2)最低值处理方法

最低值处理方法是不同地区的单位在某一指标上的值进行从高到低排序,排名越高的单位在这个指标上的分数越低,排名越低的单位分数越高。具体来讲,本文规定指标值排名前40%的单位分数在(0,40]之间,排名前40%-70%的单位分数在(40,70]之间,排名前70%-90%的单位分数在(70,90]之间,排名前90%-100%的单位分数在[90,100]之间,在某一区间内的具体分数由在该排名范围内的单位个数决定,其中的每个单位的分数实行等值划分,若只有一个单位则取最大值。

3)均值处理方法

均值处理方法是根据某一单位的指标值相对于全省单位的平均值的偏离程度,来对该单位在该指标上进行打分。具体来讲,本文规定某单位的指标值等于全省单位的平均值,则得100分。指标值偏离平均值0-10%的单位分数在(90,100]之间;偏离10%-30%的单位分数在(70,90]之间;偏离30%-60%的单位分数在(40,70]之间;偏离60%-100%的单位分数在[0,40]之间,偏离超过100%的单位分数恒为0,在某一区间内的具体分数由在该排名范围内的单位个数决定,其中的每个单位的分数实行等值划分,若只有一个单位则取最大值。

(二)资产使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

1.指标体系设计

本文采用分层次设立的方式,即分为三级指标。首先根据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的特点设置一级指标。指标体系构建主要采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前期在大量的文献整理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由财政主管部门和研究学者专家内部评审会,对拟定的指标进行评审,最终确定资产配置与建设、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等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类二级指标。资产配置与建设包括资产配置情况、资产建设情况和资产转固情况等三类二级指标;资产使用包括资产使用情况、资产维修情况和资产经营情况等三类二级指标;资产处置包括资产处置情况一类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下再设置若干三级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1

1  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资产配置与建设

资产配置情况

人均资产占有值

人均公共设备占有值

人均资产超标率

资产增长速率

资产减少速率

资产建设情况

在建工程比率

建设投资完成率

资产转固情况

资产转固率

资产使用

资产使用情况

资产闲置率

使用寿命率

出租出借率

账实相符率

资产维修情况

维修费用比

资产经营情况

出租收益率

对外投资收益率

应收账款率

资产处置

资产处置情况

资产处置及时性

处置收益率

 

2.指标内涵及权重

1)资产配置与建设指标

主要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人均占有和配置详细信息。该指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状况,可用于评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人均总量情况、发展能力和配置的公平性。具体来说,资产配置与建设指标可细分为资产配置情况、资产建设情况和资产转固情况等二级指标。

①资产配置情况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人均资产占有值、人均公共设备占有值、人均资产超标率、资产增长速率、资产减少速率等五类三级指标来反映资产总量状况。

人均资产占有值(5%)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均占有的资产额,该指标反映了在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均资产方面的情况。指标值=单位资产总额/单位职工人数。指标值应越接近平均值,代表人均资产占有越合理,分值越高。

人均公共设备占有值(3%)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人均占有公共设备的情况,该指标能够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关键资产上的配置情况。指标值=公共设备总额/单位职工人数。指标值越接近平均值,代表人均公共设备配置越合理,分值越高。

人均资产超标率(5%)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人均超标资产的情况,国家对于人均占有资产有特定的配置标准,因此超标率主要反映了资产配置的合理性。指标值=(资产总额-配置标准*人数)/资产总额。指标值越大,代表资产分配越不合理,分值越低。

资产增长速率(5%)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总资产的增长速度,反映资产的增长情况。指标值=年资产增加额/资产总额。指标值越接近平均值,代表该单位资产的增长越合理,分值越高。

资产减少速率(5%)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总资产的减少速度,反映资产由于报废、对外投资、出售转让等原因而导致减少的情况。指标值=年资产减少额/资产总额。指标值越接近平均值,代表该单位资产的减少越合理,分值越高。

②资产建设情况

该指标主要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资产的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在建工程比率、建设投资完成率等两个三级指标。

在建工程比率(5%)是指在建工程占计划投资总额的比重,指标值=在建工程价值总额/计划投资总额。指标值越接近平均值,代表该单位的在建工程比率处于合理范围,分数越高。

建设投资完成率(5%)是指单位在投资建设的资产项目中的完成情况,反映单位对于资产投资建设的管理能力。指标值=完成工程总额/计划投资总额。指标值越大,代表该单位的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越好,分数越高。

③资产转固情况

资产转固情况是指在建工程或者采购大型设备等转化为固定资产的情况,包括资产转固率(8%)一个三级指标,指标值=当年已转固资产总额/当年应转资产总额。指标值越大,说明资产转固的速度越快,分数越高。

2)资产使用指标

①资产使用情况指标

该指标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情况,包括资产闲置率、使用寿命率、出租出借率、账实相符率等四个三级指标。

资产闲置率(6%)是指闲置资产的价值和资产总价值之比。指标值=闲置资产价值/资产总价值。指标值越高,代表资产越没得到充分利用,分数越低。

资产使用寿命率(3%)是指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和报废等情况,指标值=报损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该指标值越小,代表资产的寿命越长,分数越高。

出租出借率(5%)反映资产出租出借的总体情况,指标值=出租出借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该指标值越接近平均值,分数越高。

资产账实相符率(9%)是衡量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是否相符的指标。指标值=(资产总账面价值-资产总实际价值)/资产总实际价值。指标值越大,代表资产的账实相符度越高,分数越高。

②资产维修情况指标

资产维修情况指标主要反映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用占比,主要用维修费用比这一指标来反映

维修费用比(5%)反映资产的维修费用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指标值=维修费用/资产总价值。指标值越小,代表资产维修的越少,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越得到保护,分数越高。

③资产经营情况指标

资产经营情况指标主要反映经营性资产在经营过程中的收益情况和应收账款的情况。包括出租收益率、对外投资收益率、应收账款率等三个三级指标。

出租收益率(7%)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出租资产时的收益情况。指标值=出租出借收益额/出租出借资产原值。指标值越大,代表资产出租的收益情况越好,分数越高。

对外投资收益率(7%)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的收益额与对外投资额的比值。指标值=对外投资收益额/对外投资额。指标值越大,分数越高。

应收账款率(4%)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中应收账款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风险情况,与资产收益能力是反向关系。指标值=应收账款/资产总额。指标值越大,分数越低。

3)资产处置指标

资产处置指标主要是衡量资产在使用后期或者资产在报废时的处置情况,当前大部分单位对于资产的处置方式多以报废为主,这不利于对处置资产的进一步利用,为此本文从资产处置及时性、处置收益率等两个三级指标来考虑资产的处置问题。

资产处置及时性(10%)是指资产报修后得到处置的时效性,指标值=当年到期未处置资产总额/当年应处置资产总额。指标值越小,代表资产处置得越及时,分数越高。

处置收益率(3%)是指资产在处置时的收益情况,指标值=处置收益总额/处置资产总额。指标值越大,代表资产处置的收益越大,资产的再利用情况越好,分数越高。

四、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鉴于数据的庞大和复杂性,本研究选取的数据仅来源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高校部分,通过对广东省内155家普通高等学校的资产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自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资产使用绩效进行考核,得出了各个高校的资产使用绩效数据。为论述方便,本文的实证结果以其中两家高校为例,对其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检验本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具有可行性。

1.数据来源

实证数据来源于财政部报表数据和各级财政部门内部系统数据,其中财政部报表由地方各级财政单位按年度定期上报的报表数据汇总组成,主要反映本地区行政事业资产的总量、分布、构成、变动等总体情况;各级财政内部系统数据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编报,反映本单位国有资产总体情况以及房屋、土地、车辆、大型设备等重要资产信息。

2.考察资产范围

指标体系所考察的行政事业资产范围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其中固定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以及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等;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及其他财产权利以及其他等。

3.资产参数配置

不同资产的重要性不同,主要表现在某些价值高昂的资产和价值低廉的资产的区别,且不同单位中这两类资产的比重有所不同。据此,针对不同指标值的计算公式,本文对其计算过程中所涉及的资产进行参数配置,旨在对不同单位的资产进行量化平衡,以增加不同单位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的合理性。部分计算公式的资产参数配置如表2

2  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的资产参数配比表

三级指标

计算公式

统计口径

资产参数配比

人均资产占有值

资产总额/单位人数

1)资产设备

57%

①保障性办公设备

40%

②其他资产

17%

2)房屋土地

8%

3)车辆

30%

①领导用车

2%

②公务用车

8%

③执勤用车

9%

④专业用车

9%

⑤其他车辆

2%

4)无形资产

5%

人均公共设备占有值

公共设备总额/单位人数

5)房屋(办公用房)

20%

6)大型设备

70%

7)资产设备

10%

人均资产超标率

(资产总额-配置标准*人数)/资产总额

8)资产设备

60%

9)房屋(办公用房、业务用房)

40%

资产增长速率

资产增长/资产总额

10)资产设备

40%

①新购+自建

25%

②调拨

15%

11)无形资产

60%

①自研

45%

②其他(新购、调拨)

15%

资产减少速率

资产减少/资产总额

12)资产设备

80%

①报废报损

25%

②对外投资

25%

③出售转让

15%

④无偿调拨

15%

13)无形资产

20%

①出售转让

8%

②对外投资

8%

③其他

4%

资产转固率

已转固总额/当年应转总额

14)在建工程

20%

15)资产设备

80%

资产闲置率

闲置额/资产总额

16)土地房屋

20%

17)资产设备

80%

账实相符率

∣资产总账面价值-资产总实际价值∣/资产总实际价值

18)固定资产

80%

19)房屋

20%

维修费用比

维修费用/资产价值

20)固定资产

80%

21)房屋

20%

出租收益率

出租收益总额/资产总额

22)土地

30%

23)房屋

70%

①办公用房出租

30%

②业务用房出租

20%

③其他出租

20%

注:本文规定上表所指的资产设备是指除土地、房屋及构筑物之外的固定资产;保障性办公设备是指通用设备、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4.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对广东省内155家高校的资产管理数据进行整理与计算,本文得出了每家高校的资产使用绩效分数。这些数据均基于模拟数据的计算,旨在检验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并不影响本文的结论。下文以其中两家高校为例,对其资产使用绩效进行阐述和分析,进一步确定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见表3)。

3  广东省部分高校的资产使用绩效评价实证数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某医科类大学

某艺术类大学

资产配置与建设

资产配置情况

人均资产占有值

38.00

55.00

人均公共设备占有值

35.30

32.20

人均资产超标率

59.60

55.60

资产增长速率

40.00

75.60

资产减少速率

59.81

59.60

资产建设情况

在建工程比率

97.60

97.00

建设投资完成率

97.60

97.00

资产转固情况

资产转固率

89.90

91.20

平均分

64.73

70.40

资产使用

资产使用情况

资产闲置率

72.30

68.60

使用寿命率

99.00

98.00

出租出借率

90.30

46.10

账实相符率

89.60

79.10

资产维修情况

维修费用比

72.30

79.40

资产经营情况

出租收益率

89.90

90.20

对外投资收益率

92.50

97.60

应收账款率

76.50

84.20

平均分

85.30

80.40

资产处置

资产处置情况

资产处置及时性

52.30

63.70

处置收益率

94.40

86.10

平均分

73.35

74.90

总加权平均分

75.27

76.17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两家高校的资产使用绩效总分均超过75分,通过这个分数我们可以从总体上了解这两家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较好。从横向来看,针对部分特殊值,在人均资产占有值和人均公共设备占有值上,这两家高校的分数均较低,表明了在同地区高校中它们的人均资产和公共设备占有值较低。在资产增加速率上,某医科类大学的分数为40,远少于某艺术类大学的75.6,这说明后者的资产增加尤其是无形资产的增加速率大于前者;在资产减少速率上,这两家高校的分数均在59~60之间,表明资产减少速率在该地区的高校中处于中等水平。从纵向来看,某医科类大学的一级指标分数排序是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配置与建设,某艺术类大学的一级指标分数排序是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配置与建设。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该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不同单位资产使用情况的区别,符合我们对实际情况的主观认识。另外,相对比单纯查看资产报表,对资产使用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每个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为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下属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提供了可量化的管理途径。

五、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党中央的“反腐倡廉”政策把政府的资产管理推到社会舆论的“风浪口”,人们更加关注纳税人的资金流向,同时也促使政府对行政事业资产更加规范化管理。另外,随着资产规模日益庞大和海量数据不断增加,需要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才能更精准地解决现实问题。本研究正是顺应了这一大潮流。本文在综合整理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的一系列分析,发现当前对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绩效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而缺乏站在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来对其下属单位进行绩效评价,且在大数据时代未能有效地和海量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精准的量化分析。因此,本文研究立足于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的主管部门来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最后用大数据平台来对这一评价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不足之处在于,定期性的绩效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政事业资产的科学化管理,但并未实现实时性管理。另外,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象只能是行政事业资产,并未涉及到个人在使用资产时的信用问题。为此,笔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谭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姜艳丽.高校资产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3.

3王靖靖.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监狱系统为例[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4.

4方虹,刘春平.中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行绩效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5,2:56-60.

5伍海泉.公共部门资产绩效评价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5:33-36.

6广东财政科学研究所.伟大的实践——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财政专项支出项目绩效预算实践案例[M].经济科学出版社年版,2008.

7赵爱玲,潘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一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2.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3号 邮编:110032 电话:024-22706630
辽ICP备06001706
你是本站第4635235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