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44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20/F 邮发代号:8-166 投稿邮箱:dfczyj@vip.163.com
专题策划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策划>>文章内容
陆成林/促进文化交融:发展文化事业的关键着力点
时间:2012/3/30 17:01:38    来源:地方财政研究2012年1期      作者:佚名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通常特指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包括价值观念、文学艺术、风土人情等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开拓进取精神,为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十二五”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机遇期,要求我们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先进文化。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以道德礼仪为核心,施行文治以成教化,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文化,它遵循春种秋收、自给自足的自然规律。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实行规模化生产与社会化分工,源自西方的工业文化开始强势进入,它遵循商品交换、以利为先的市场规律。源于不同生产生活实践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差异,乃至对抗与竞争。基于工业文化理念的城镇化要求城市不断向农村扩张,而农村只能被动接受。在现阶段,这种文化冲突附着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上,导致城乡之间出现裂痕,不同阶层之间对立隔膜,群体性事件频繁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农业文化讲求重农抑商,倾向于“大政府、小市场”,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治过多,而工业文化讲求民主法治,倾向于“小政府、大市场”,凡是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政府就不去插手,解放了生产力,体现出工业文化的先进之处。但是,我们要看到:一方面,虽然农业文化产生于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时代,也有可取之处。比如在城镇化浪潮中,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但他们并没有抛弃自己的土地不计代价地涌向城市,从而避免了在城市内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是三十年多来中国成功地保持了稳定的最大秘诀。其中,农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虽然工业文化产生于生产力较为先进的时代,也有负面作用。工业文化大行其道下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导致金钱崇拜,误导人们认为没有消费能力的人就是失败的,异化了人的价值。部分群体一夜暴富之后炫耀性的奢侈消费,不是偶然现象。

可见,不同文化存在差异,各有优劣,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和引导,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哪一个、否定哪一个。历史证明,化解文化冲突,实现文化交融能够大大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在社会转轨时期发展文化事业要将促进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交汇融合作为关键着力点,吸收精髓,扬弃糟粕,使德治与法治并行、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双丰。这是一个好的市场经济有效运行所必须具备的人文基础,也是弥合社会鸿沟的重要途径。

在此过程中,财政重担在肩。第一,要在理念上提升认识层次。财政要将能否促进文化交融作为介入文化事业的重要考量,积极支持德治传统的发扬与民主法治的建设,为文化大发展创造良好土壤,促进不同文化及相关群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共生共荣。第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提高公众文化鉴赏能力。将支持公共文化发展作为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一环,把公共文化支出纳入经常性支出预算。第三,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加大投入,支持文化体制创新,释放文化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设立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文化产品,扩大文化消费。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3号 邮编:110032 电话:024-22706630
辽ICP备06001706
你是本站第4725352访客